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病因学
1.防回流屏障受损
食管下括约肌(LES)是食管与胃界面上方3 ~ 5 cm范围内的高压区。这里的静息压力为15 ~ 30 mmHg,形成压力屏障,起到阻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的生理作用。正常人腹内压升高可通过迷走神经引起LES收缩反射,使LES压力加倍,从而预防GER。如果LES压力过低,腹内压升高,不能引起强烈的LES收缩反应,则可导致GER。
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肾上腺素能拮抗剂、多巴胺、地西泮、钙受体拮抗剂、吗啡、脂肪、酒精、咖啡因、吸烟和其他食物相关因素均可影响LES的功能,诱发GER。此外,在怀孕期间、口服含孕酮的避孕药期间和月经周期后期,血浆孕酮水平升高,GER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2.食管酸清除功能障碍
正常的食管酸清除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当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时,只需食管的二次蠕动1 ~ 2次(10 ~ 15秒)就可排空几乎所有的反流物。残留在食管粘膜坑内的少量酸可被唾液中和(正常人每小时有1000 ~ 1500ml pH值为6 ~ 8的唾液)。
食管酸清除的作用是减少食管黏膜浸泡在胃酸中的时间限制,因此可以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夜间唾液分泌几乎停止,很少出现继发性食管蠕动。夜间食管酸的清除明显延迟,所以夜间GER的危害更严重。
3.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受损。
当防御屏障受损时,即使在正常反流情况下也可引起食管炎。发现食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修复能力的减弱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4.胃十二指肠功能障碍
(1)胃排空异常。
(2)胃十二指肠反流当幽门括约肌张力和LES压力同时较低时,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中的胆酸、胰液和溶血性卵磷脂可同时反流入食管,侵蚀食管上皮细胞的角质化层,使其变薄或脱落。反流中的h和胃蛋白酶通过新生的鳞状细胞层渗入食管组织,引起食管炎。
5、食管裂孔疝
常见的是滑动疝。食管连接处随着胃向上移动进入胸腔。胃的上升分开了膈脚,扩大了这个洞。疝囊小的时候,随着姿势、用力、咳嗽上下滑动。疝囊增大后不再滑动,改变了裂孔附近的正常解剖关系,导致食管胃结合部功能不全。胃疝使食管入胃的His角消失,膈食管膜拉长变薄,腹部食管上移,进一步恶化了连接处的关闭功能。一半以上的食管裂孔疝患者有反流性食管炎。
6.妊娠呕吐
妊娠期腹内压增高引起的食管裂孔疝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但分娩后可恢复,无需任何治疗。呕吐和长期呃逆也可使贲门常开而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病因消除后可恢复正常。
7.其他疾病
在新生儿和婴儿发育过程中,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而发生反流,随着婴儿的发育,大部分可以缓解。反流性食管炎可由原发性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引起,也可由器质性疾病如l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通常是反流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的结果,在胆汁引起食管损伤之前,幽门和LES功能障碍必须先存在;反流性食管炎常伴有胃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易并发LES和幽门功能障碍。十二指肠溃疡常伴有胃酸分泌过多,易导致胃窦痉挛和幽门功能障碍,故也合并此病。肥胖、大量腹腔积液、妊娠晚期、胃内压增高、烟草、酒精、药物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病。
2.临床表现
1.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之间没有相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现为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但可能没有任何反流症状,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重症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一定很严重。
2.典型症状是胸骨后烧灼感(烧心)、反流和胸痛。烧心是指从胸骨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或口中。反流症状常发生在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时影响患者睡眠。
3.疾病晚期食管瘢痕变窄,烧灼感和疼痛逐渐减轻,但出现永久性吞咽困难。吃固体食物会导致堵塞或疼痛。
4.严重的食管炎可因食管粘膜糜烂而引起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或者长期出血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3.支票
1.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
注意有无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或食管狭窄,了解胃和十二指肠。
2.内窥镜检查和活检
内窥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内镜可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评估其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同时可以排除食管癌、胃癌等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
3.放射性核素胃食管反流检查
用同位素标记液观察仰卧位和腹压是否有过多的胃食管反流。
4.食管酸滴试验
5、心电图
疼痛发作时应行心电图检查,以便与心绞痛鉴别。
4、诊断
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5、鉴别诊断
反流性食管炎常与下述疾病相混淆:
1、食管癌
食管镜检及X线吞钡检查可作鉴别。
2、消化性溃疡
常呈慢性、节律性、季节性与周期性发作,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可见溃疡病变
3、心绞痛
食管炎的胸骨后疼痛与心绞痛可单独存在,有时同时存在,均可用硝酸甘油等缓解,鉴别很困难。
4、癔症球
是指病人主诉喉部有异物感,不能起始吞咽,有堵塞感,临床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认为是胃部高位反流造成食管上部刺激所致。有时为少数病人的仅有的症状而导致误诊。
6、并发症
本病除可致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袭咽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临床上称之Delahunty综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尚可致吸入性肺炎。近年来的研究已表明GER与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咳嗽、夜间呼吸暂停、心绞痛样胸痛有关。
7、治疗
1、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一般无主诉症状的滑动疝不需治疗。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行内科治疗。对肥胖病人应减轻体重可减少腹内压及反流。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睡前6h勿进食,忌烟酒,均可减轻食管反流的发作。
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排空延长可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伊托必利等,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抑酸药物与促动力药物联合应用对部分患者可提高疗效。
2、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
(1)多巴胺拮抗剂 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胃的排空,增加LES的张力。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和多潘立酮(吗丁啉),睡前和餐前服用。前者如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故老年患者慎用;后者长期服用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
(2)西沙必利 通过肠肌丛节后神经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
(3)拟胆碱能药乌拉胆碱 能增加LES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本口能刺激胃酸分泌,长期服用要慎重。
3、降低胃酸
(1)制酸剂 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内容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碱性药物本身也还具有增加LES张力的作用。氢氧化铝凝胶及氧化镁。藻朊酸泡沫剂含有藻朊酸、藻酸钠及制酸剂,能漂浮于胃内容物的表面,可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 甲氰咪胍、呋硫硝胺和法莫替丁等均可选用。该类药物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上述症状如不能改善时,可增加剂量至2~3倍。
(3)质子泵抑制剂 该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K+-ATP酶,如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已广泛使用于临床。
3.、联合用药
促进食管、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
4、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补疝裂孔、抗反流纠正食管狭窄。
5、中医治疗
(1)体针 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
(2)耳针 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
8、预防
1、忌酒戒烟: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反流;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
2、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的频率。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反流。
3、晚餐不宜吃得过饱,避免餐后立刻平卧。
4、肥胖者应该减轻体重。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更严重,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
5、保持心情舒畅,增加适宜的体育锻炼。
6、就寝时床头整体宜抬高10~15cm,对减轻夜间反流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7、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8、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乱服药物产生副作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