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偶题于谦古诗解释(偶题)

2023-01-28 15:35:16

问题描述:

偶题于谦古诗解释(偶题),有没有大佬愿意指导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3-01-28 15:35:16

您好,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偶题于谦古诗解释,偶题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1〕。

2、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2〕。

3、 擘开苍峡吼奔雷〔3〕,万斛飞泉涌出来。

4、 梗枯槎无泊处〔4〕,一川寒碧自萦回〔5〕。

5、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6、 始悟真源行不断,倚筇随处弄潺盢〔6〕。

7、 【注释】 〔1〕幅巾:古代贫贱男子以整幅绢裹头的头巾。

8、《东观汉纪鲍永仁》:“更始役,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

9、”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10、 〔2〕不道:犹不知。

11、李白《幽州胡马客歌》:“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12、”底处:何处。

13、 〔3〕擘开:冲开。

14、 〔4〕断梗枯槎:残枝枯叶。

15、 〔5〕萦回:徘徊荡漾。

16、 〔6〕筇: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17、唐李咸用《苔》:“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

18、” 【导读】 此诗约作于乾道、淳熙年间。

19、朱熹的诗歌,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20、《偶题三首》正是此类的诗篇。

21、第一首说常人只见到翻云覆雨,却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学力行,也是有根底的。

22、第二首诗通过对水在山中的奔涌,最终形成一川江水的过程,启示人们持之以恒的奋斗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23、第三首诗通过“探寻水源,寻求真源”的事例,表明寻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会贯通,真理始能朗然在目。

24、倘若执其一端,认定真理就在这里,必如管中窥豹,是不能见到真相的。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