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时间的定义是什么 英语翻译,时间的定义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4)时间的物理性起源。
2、时间是虚存在或实存在之所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最纯粹的、最简单的存在,无类可分,并不客观的存在什幺热力时间、电磁时间、生物时间、心理时间等等,造成这些类别的原因大都在于人们把时间现象和时间经验等同于时间本身的错觉。
3、认同这些莫衷一是的错觉就直接导致“时间仅仅是幻觉”的结论。
4、可见得出这种结论是一种无奈,是由于对时间的本质和起源的无知。
5、正是由于时间是虚存在或实存在之所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时间是基本的物理对象,所以时间必定是基元自因性的表现。
6、事实上,普郎克时间和空间是由三个物质性的常数--万有引力常数、光速和普郎克常数所决定,这就给了人们以三点启示:1)如果这三个常数是我们的宇宙的“度”,那么普郎克时间和空间也是我们的宇宙的度;2)与这三个物质性常数的因果性使得普郎克时间和空间(因而一般的时间和空间)具有物质性意义,而并非仅仅是容器和绵延性;3)而且有可能启示我们:时间和空间是与物质一起起源的,特别是,普郎克时间和空间是与物质基元一起起源的。
7、因此时间的起源不可能从数学和逻辑中推导出来,它必定是决定于物质基元的自因性,即与基元的起源及其自发运动的一般规律紧密相关。
8、这就是说,如果承认物质基元是夸克,那么时间的起源及其存在必定与夸克的起源及其自发运动(如夸克从较高的能级自发衰变为下一能级)的一般规律紧密相关。
9、这就意味着:时间的起源是物理性起源,而不是数学性的、逻辑性的、哲学性的、生物性的和心理性的起源;时间既在宇宙起源时瞬时起源,又随同普遍存在的基元的自发衰变而普遍起源。
10、传统的时间观都来自时间经验,所有的时间观大致可分为两类:或是犹太--基督教意义上的线条性时间观;或是印度--希腊人意义上的循环时间观。
11、显然,这两种时间观都把时间现象和时间经验当作了时间的本质,掩盖了时间的起源问题,同时混淆了存在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的区别,以至于无法非玄学地回答问题,只得把时间起源与空间起源捆绑起来,并且都塞进宇宙的起源问题中去,最后用一个奇点(或者用普朗克尺度的什幺东西)来回答它。
12、这是一个生物宇宙模型,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奇怪的“生物”,它是从某种“卵”中生长发育起来的,从幼小、长大,然后衰老、死亡。
13、于是,整个时间和空间都呈现在这个生命历程中了。
14、这不就是用寿命这个时间现象和发育、死亡这些生理活动所产生的时间经验来取代了时间的本质问题了吗?所以我的看法是时间的起源不但有初始端点,而且是广泛持续起源的,即“泛起”的。
15、于是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可能,即时空持续起源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夸克自发衰变。
16、不决定于任何外在因素的自由夸克的自发衰变在“分泌”质的变化的同时,“分泌”出时间和空间。
17、当自由夸克最终衰变为基态上夸克时,就溶入于真空,时空不再生成,只存在复的“零点涨落”,其实分量是零点空间涨落,虚分量是零点时间涨落。
18、所以,任何一个局域的真空,它自身不存在时间破缺。
19、这就是说,对于真空不存在未来与过去的差别问题,即真空不但具有能量密度的不变性,而且具有时间测度的不变性。
20、同时,由于一切非真空的空间和万物都是由夸克构成,其中非基态的大量夸克持续地衰变着,因而都具有时间破缺性,所以都具有时间性。
21、粒子都内涵地由夸克组成,因此粒子也具有时间性,这就是粒子之所以有时间现象--主要是其平均寿命--的原因。
22、由文[1]表明,只有基态上下夸克(u0、d0)参与真空组成,其他非基态夸克和基态的奇夸克(s0)不参与真空组成。
23、所以,核子是稳定的。
24、同时由于奇夸克质量大于上下夸克,因此可以直接衰变为上夸克,也可能先衰变为下夸克再衰变为上夸克,在文[1]中,正是用奇夸克的间接衰变与直接衰变来解释中性K介子何以会有两种不同的平均寿命的原因。
25、这样,我们把时间的起源归结为物理性的泛起,而且它有终点。
26、(5)时间的均匀性问题。
27、宇宙大爆炸伊始,几乎所有的基层夸克都迅速都跃迁为高能级和并合为高层的夸克,于是真空相变为不透明。
28、持续约10-35秒后几乎所有的高能高层夸克又很快向低能低层夸克衰变,导致了所谓“暴胀”,即空间在持续的10-32秒中以超光速迅速膨胀。
29、在这段时期内,由于碰撞概率相当高,不少高能高层夸克发生了交并结合,生成了相当数量的强子,在暴涨以后这些强子逐渐衰变,直到10-6秒出现许多基层强子。
30、上述模型显然使得大爆炸假说更具有物理内容。
31、现在的问题是,按上述模型,其结果是时间不具有均匀性。
32、因为,当宇宙起源或极早期时,由于处于超高密、超高温态,此时很高层和很高能级的夸克将向低层、低能级的夸克迅速衰变,于是时间长度就相当短。
33、然而,那些超低密度、超低温的准真空态的时间长度则相当长。
34、而在人们所处的空间和物质中,因为其密度指数与零的正负偏差数相对很小,时间长度就可以相当精确的近于不变,时间的均匀性“错觉”就是由此产生。
35、由此可见,任何态的时间的长度与其密度或能量的相对大小成反比,这个结论与海森堡测不准关系和相对论不矛盾,但是看来似乎破坏了能量守恒的严格性,不过,任何保守系统中的能量守恒并未受到破坏。
36、特别是,所谓“时间的均匀性”问题决定于时间本身,与其他任何条件无关,因此即使时间内在地发生不均匀性,也不可能在时间现象和时间经验中反映出来,人们只能在思维中把握它。
37、由于电子的最低能级是它的静质量,是电磁相互作用的作用粒子,电荷是相对论不变量,又是电磁相互作用的作用荷。
38、在文[2]中假设由电荷与电子静质量之比所表征的荷质比为基本荷质比,并假定所有的相互作用的荷与其作用粒子的静质量不变,这就是基本荷质比普适假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普郎克尺度的不变性和普适性,而且由此可以建立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框架。
39、通过由基本荷质比普适假设可得出按真空密度不变性应该存在与万有引力相平衡的“万有斥力”。
40、这种“斥力”之所以是“万有”的,是由于发生自然衰变的物质基元是普遍存在的,而且由于基元能级的递降使得基元波包放大,导致空间元放大。
41、所以,这个万有斥力的存在不但正是普遍存在的夸克衰变与真空密度不变性的必然结果,而且又是导致宇宙中真空体积持续膨胀的动因,即宇宙空间的持续膨胀与时间一样也是起源于普遍存在的夸克衰变。
42、空间的三维性与时间的一维性一样,也应自因性地起源于夸克本身。
43、夸克衰变的一维性决定了时间的一维性,而夸克波包的三维性决定了空间的三维性。
44、夸克作为粒子的基元,其三维性可由粒子的三维性物理地推导出来。
45、现实的空间维数D=3,当粒子(的波包)维数d也=3,那么由相变理论[3]可知,如果粒子是为由两个夸克交合而成的介子,q1和q2的维数分别为dq1和dq2,则dq1+dq2=d1∩2+D=6,没有理由假定不同夸克有不同维数,可见夸克波包的维数也等于3。
46、这意味着空间的三维性内禀地决定于夸克本身。
47、因此,倘若我们把空间的膨胀看作是三维箭头的话,那幺,时间的夸克衰变起源假说不但给出了宇宙学时间箭头的结果,同时还给出了宇宙学空间箭头。
48、这表明时间和空间是“宇宙--夸克”性地同时泛起的。
49、而空间箭头与时间箭头的基矢之比等于光速,即反映了时空在泛起中的内禀性的“度”。
50、于是具备空间性的每个实存在者的“现在”都被光速联系为同一个时空“断面”,这意味着宇宙的演化是整体性类时的。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