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

梅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舞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导读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梅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舞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梅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舞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8日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龙灯扛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发源并流传于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社区一带,至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是一种民间舞龙和扛阁结合在一起表演的广场舞蹈。龙灯扛阁一般在春节至元宵期间表演,过去多用于祀神和求雨。

“我们村紧靠沂河,每年汛期沂河里都发大水,相传那时候有一个水兽把水拦住了,漫过来了。村民商量咱扎一条龙。敬一敬河神吧。扎好了龙开始舞龙,村民在下面看,小孩也想看,大人没办法把小孩扛在肩上去看,有一个李氏铁匠说小孩看不到怎么办,咱做一个铁架,他琢磨着做一个铁架卡在背上,把小孩扛过大人头顶一米多高。我们的舞龙有鼓点伴奏,大人扛着小孩也随着鼓点扭起来了,就把扛阁加入到了舞龙队里去一起表演。”龙灯扛阁传承人杨贯秋介绍了龙灯扛阁的由来。

大人把孩子扛在头顶的铁座椅上,就是所谓的扛阁。三官庙社区最初只有舞龙,后来把扛阁加入其中,成为了固定的表演形式。孩子们穿上色彩鲜艳的表演服装,扮演八仙过海等神仙角色,穿梭在舞动的长龙之间,更加丰富了表演内容,使之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表演队伍。

龙灯扛阁传承人杨贯秋表示,村每年逢年过节都要把龙灯扛阁舞起来。到了83年以后,因为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要求他们去演,逢年过节都要求去喜庆喜庆,队伍就慢慢扩大,那时候的场面就是每到村庄,村民都去村头迎接,当时的心情是很高兴。

舞龙表演在全国各地都很盛行,并不稀奇,但是“龙灯扛阁”把舞龙和扛阁交织在一起,实为罕见,为当代民间龙灯表演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艺术特色鲜明,在全国独树一帜。201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官庙社区的居民也一步一步登上了更大的舞台,把龙灯扛阁带到了全国人民的面前。

“2000年我们受重庆铜梁邀请参加了舞龙大赛,获得了一等奖,也获得了‘齐鲁神威奖’的荣誉称号。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在临沂我们参加了迎接奥运火炬;到了2009年的时候我们又参加了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到了2010年我们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同时也获得了最高荣誉 。”龙灯扛阁传承人杨贯秋说。

龙灯扛阁的传承不仅仅是在于居民们日常的排练和演出,还在于他们对扎制长龙这项手艺的不懈追求。他们传承着扎龙的传统手法,又不断寻求创新,先后扎制了“竹节龙”、“草龙”、“荷花龙”等新花样,色彩明艳、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威武霸气。

龙灯扛阁传承人杨贯秋向记者介绍道,龙灯扛阁的龙跟其它都不一样,这个龙头又粗又大,舞个三五年都不会坏,无论多忙,每年还是必须扎一条整龙。

相较于很多地方的舞龙都是清一色的男壮丁,三官庙社区的舞龙还加入了女性的柔美之风,艳丽轻巧的荷花龙就是专门为女队员研制的,让女性也能加入到这一项盛大的欢庆活动里。

荷花龙比较小巧,比较秀气,适合女同志舞,荷花龙的身体就一节,适合玩造型。大青龙,又称苍龙,这个龙头比较沉比较重,它本身的重量就在十五斤左右,舞起来得五六十斤,七八十斤,尤其要遇到风的时候就达到一百多斤沉,这个适合男同志去舞,本身它的软节就接近三米长,再加上它的硬节,这个硬节一米多长,舞起来也得有二三十斤沉,都得是青壮年才能舞这个大龙。杨贯秋是龙灯扛阁第九代传承人,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对龙灯扛阁有着深厚的情感,对舞龙和扎龙都有很深的研究。

龙灯扛阁传承人杨贯秋说:“我今年56了,我从小就爱好这个,我们村老人舞龙我就跟着看,到了18岁的时候我就正式加入了龙灯扛阁表演,从83年我就开始舞龙,到现在已经38年了,当时我是舞龙头,领导重视,我就当了队长,打那以后我更加喜爱这一行。舞龙、排练,到了后期扎龙,我从那以后就一手操作起来了。”

龙灯扛阁不仅是杨贯秋一个人的爱好,更是全体三官庙人的情怀。他们在三官庙旁边设立了传习厅和展示厅,乡村们闲暇时都会来转一转,聊聊共同的回忆。

“我从年轻,小的时候,小孩就很喜欢,就跟着看景,我们村龙灯扛阁还有高跷,我从小就跟着看,等大了有机会就能参加。不光我, 我们村大部分群众社员都怪爱好这个事,所以说三官庙对龙灯扛阁一直也没撂下,都图玩个高兴。”龙灯扛阁锣鼓队员李效印说。

龙灯扛阁舞龙队员沈常磊说:“我从嫁入这个村开始就开始舞龙,已经有十五六年的时间了,我们舞龙其实也是活跃我们村的气氛,也锻炼我们的身体,我感觉挺好的。”

采访时,三官庙社区居民告诉记者,没事的时候看看庄的龙灯扛阁,年年都是一种娱乐的形式,欢欢喜喜、欢欢乐乐过大年,非常热闹,也是比较好的文化形式。龙灯扛阁在三官庙社区沿袭三百年未曾断绝,深深融入进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血脉里,一代又一代的人加入表演又年迈退休,全村参加过演出的群众不计其数。

龙灯扛阁传承人杨贯秋介绍道:“龙灯扛阁现在已经到了三百多人参加这个节目,我们七条龙,最多的时候有16个扛阁,坐扛阁的小孩现在都当了爷爷奶奶了, 最小的都当了爸爸妈妈了,现在又把他们的孩子带到队伍里来,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大美不言在民间,民间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的文化。它生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最接地气,最好地保留了中华文化的根脉,留下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印记,传播、弘扬着民间智慧,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