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

通学是什么意思(通报什么是国学)

导读 今天凤捷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通学是什么意思,通报什么是国学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国学”一词,古已...

今天凤捷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通学是什么意思,通报什么是国学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国学”一词,古已有之。

2、现如今“国学”之意是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终成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受无数世人所瞩目与敬仰。

3、“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

4、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

5、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

6、原有释义“国学”一词,古已有之。

7、《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8、”《礼记·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9、”孙诒让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

10、”由此可见,“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

11、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

12、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了“国学”这一概念。

13、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为藏书与讲学之所。

14、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院。

15、由此来看,“庐山国学”实际上是一所既藏书又讲学的“学馆”,亦即后来的“书院”。

16、在当时的境域下,所藏之书和所讲之学,自然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

17、从宋代四大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

18、可见此时“国学”这一概念的使用,与“国医”是一样的。

19、但是,真正把“国学”同诸多“外学”相提并论,即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

20、[1] 19世纪末,面对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刺激,日本学界从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识本国文化,发出了提倡“国粹”、“国学”的呼声,从此“国学”一词在近现代流行开来。

21、这就自然感染并刺激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

22、1902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在日本创办《国学报》。

23、但黄主张先作“国学史”,使梁放弃了创办《国学报》的设想。

24、而国粹派学者则趁机力倡“国学”。

25、1904年,邓实在上海的《政艺通报》发表《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

26、次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发行《政艺通报》、《国粹学报》,标志着“国学”在国内的立足。

27、[1] 释义争议就国内而言,清末民初,学界对“国学”的释义争议很大,大致有以下几种:(1)“国学”即“中学”。

28、这一释义与清朝大员、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等所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关。

29、( 2)“国学”即“国粹”。

30、把“国学”与“国粹”等同,要么名不副实,要么等于把传统学术文化“精粹”以外的内容排斥在外,又因人们对传统学术文化“精粹”之理解不尽相同,自然就很难使“国学”的内容及其解释规范化。

31、而在实际操作上,这样的释义也行不通。

32、(3)“国学”即“国故”。

33、这一释义,是针对“国粹”一说太笼统,又鉴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并非一切皆“粹”而提出的。

34、这种提法曾经被当时许多著名学者所认可。

35、“五四运动”时期的“旧派”、“新派”“国学”家们,几乎都使用过“国故”一词。

36、(4)“国学”即中国固有之学,系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亦即“中国学”。

37、这一释义,是针对“外国学”而言的。

38、这一释义,起初当以章太炎和邓实等表述得比较明确。

39、章太炎在旅居日本主编《民报》时,曾举办“国学讲习会”、“国学振兴社”,并为设在上海的“国学保存会”机关报《国粹学报》撰文。

40、可见,章太炎认为“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并把“国学”之兴亡与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41、既然“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而中国是个有诸多个民族所组成的大家庭,那么,把“一国固有之学”理解为“中华民族固有之学”,似更妥帖。

42、“国学即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

43、这一释义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坚守,成为“国学”的通常定义。

44、如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学”一词的解释就是沿用了这样的定义:“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

45、”这可以说是自清末民国初至今,一直沿用下来的比较通用的定义。

46、[2] 学者释义就国内而言,鉴于上述缺陷,有的学者尝试从内涵上重新释义《国学》。

47、如宋定国教授在其《国学三部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中,就作了这样的阐释:“国学”是“中国学术”或“中华学术”的国内简称,是研究中国即中华民族之传统学术文化之源流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推动我国和世界学术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的科学。

48、[1] 青年学者周易玄在其学术专著《国学旨归》中指出,国学应该是指治国平天下之学。

49、并在其文中做了详细辨析:有的学人认为“国学”一词有歧义,不赞成用。

50、恰恰相反,我竭力主张用“国学”一词来囊括中国传统文化。

51、  国学在汉代就有了此名称。

52、但其含义却是国家的大学机构。

53、直到民国,国学才被大力提倡,以与“西学”相区别相对立。

54、  国学这个词语体现的是我们国家、民族的自信与自豪,不必凡事都必须以西方之学为准绳!就像荣格所说的:“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与西方科学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科学。

55、”荣格的这一表达,是基于他对《易经》的认识与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56、  《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给国学下的定义是:“一国固有之学”,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

57、若依此,那么英国也有固有之学,叫英国国学,其他如法国、德国也都有。

58、  但是,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整体把握,我经常在讲课时宣称——  国学,是治国平天下之学。

59、修齐治平,是真正中国文化的核心追求。

60、很能完整地表达国学的精神,表达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内涵!  因为能治国平天下,必然就已经做到并做好了诚正格致,修身齐家。

61、所以这是一个整体。

62、  不仅是儒家,一切诸子百家都在追求这个。

63、只是儒家明确地提出来。

64、诸子们用了各自的方法和手段来达成这个理想。

65、其实这正是对“道”的追求。

66、以上是周易玄先生的论述。

67、许多学者认为,将”国学“定义为”治国平天下之学“,此一认识,也极有价值。

68、这个表达,指出了国学的功能、作用、中心思想与终极追求。

69、使”国学“一词有了生机与活力。

70、同时彰显出中国文化独有的内涵与唯一性。

71、国学一词虽然被许多学者认为“治国平天下之学”,但是就国学本质来讲其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文化,百家争鸣自成一体而又交相辉映。

72、国学作为区别于科学的大学问,不仅仅被定义为狭隘的“平天下之学”,用之平天下,此乃“平天下”之学;用之修身,此乃“修身”之学。

73、古人训诫教诲,不当为名利所诱,需做整体把握。

74、意见不一并不能说明什么,各自仅视角不同耳。

75、真正参国学之人,不能在字面参,而要廓其大意,领会意境。

76、最快回答,望采纳,谢谢。

今天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有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