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黄昏,村庄笼罩在一片淡淡的薄雾中。老槐树下,一个少年坐在石凳上发呆。他的名字叫阿远,今年刚满十五岁。
阿远的父亲早逝,母亲靠种地和织布维持生计。虽然日子清贫,但母子俩相依为命,倒也温馨。然而,今年秋天格外冷清。母亲为了多赚些钱,去邻村帮工了,只留下阿远一个人在家。
窗外的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阿远抬头望向天边。夕阳像一块融化的金子,缓缓沉入山后。他想起了母亲。母亲总说:“等你长大,就能帮我分担了。”可现在,他只能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屋子。
厨房里没有炊烟,桌上也没有热腾腾的饭菜。阿远走进灶房,勉强生起火,煮了一碗简单的粥。吃着饭时,他突然觉得胃里空落落的,不只是因为饥饿,更是因为思念。他想起母亲那双粗糙的手,总是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想起母亲叮嘱他添衣的声音,总是在寒风中显得特别温暖。
夜幕降临,屋外的虫鸣此起彼伏。阿远爬上床,却怎么也睡不着。他望着屋顶漏进来的月光,耳边仿佛听见母亲的脚步声。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母亲的模样——微笑着站在田间,汗水顺着脸颊滑下来。
第二天清晨,阿远早早起床,开始打扫院子。他知道,母亲回来一定会希望看到整洁的家。他一边干活,一边盼着母亲快点回家。等到日头偏西,他终于听到熟悉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他飞奔出去,看见母亲挑着一担柴草,额头上满是汗珠。
“娘!”阿远喊道,眼里含着泪花。母亲放下担子,摸了摸他的头,“傻孩子,这么晚才来接我。”
那天晚上,母子俩围坐在一起吃饭。虽然还是简单的菜饭,但阿远吃得格外香甜。窗外的秋风吹得更紧了,可屋子里却暖洋洋的,因为他知道,无论多苦的日子,只要有母亲在身边,就永远不会孤单。
标签: